正值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市场普遍发生剧烈震荡之际,刚刚发布的中国6月份贸易数据又给国际经济前景蒙上了一丝阴影: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215.1亿美元),下降2%。其中出口1.0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43.2亿美元),下降3.1%;进口0.9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471.9亿美元),下降0.7%;贸易顺差1693.4亿元人民币(折合271.3亿美元),收窄14%。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6月份外贸数据看,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问题,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较大幅度动荡。在进口方面,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内经济减速;之二是出口减速,因此对出口生产所需的原料、能源、中间产品等需求也下降。
外部环境压力大
我们看到,上半年,我国与主权债务危机经久不息的欧盟贸易下降3.1%;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稳固得多,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就增长5.6%。最大的风险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公布头两个月外贸数据时笔者已经提出过,年初开端良好的外贸逆转的压力较大,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社会风险积累已经达到了不可忽视的水平,今年下半年之后和明后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发生经济社会震荡风险较高,有可能重蹈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集团从1970年代繁荣落入1980年代债务危机的覆辙。
由于新兴市场在我国出口中占比已经在一半左右,而且增长甚快,这种潜在风险压力不可低估。引爆这种转折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是初级产品行情下跌,其二是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折。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稳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很可能在今年年内出现,届时由此引发的资本流动逆转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更对其他宏观经济稳定性明显低于我国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产生较大冲击。从198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集团全面债务危机,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我们已经一次又一次目睹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如何将发展中国家推向货币金融危机深渊,而且客观条件决定了这样的危机未必不会重演。从最近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这样。
贸易争端也是一个并非无足轻重的原因。今年一季度有12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时一季度参与贸易救济调查的还有泰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第二季度,欧盟对华光伏双反、准备对中国无线电通讯设备及其组件启动双反调查又以其巨大的涉案贸易额震撼了国际市场。在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贸易总额增速下降甚至减少,某些产业贸易额锐减,实属难以避免。
同时,我国外贸额下降也与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减轻、外贸商品价格下降有关,这一点在进口减少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从全球背景上考察,除了中东北非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因深陷“阿拉伯之春”政治动乱和战争泥潭而通货膨胀率提升之外,全世界其他各大区域通货膨胀压力降低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主要表现为消费价格指数2012年全年涨幅低于2011年全年涨幅,2012年末涨幅低于2012年全年涨幅,2013年一季度涨幅低于2012年末涨幅。再考察全球货物贸易中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变动,1995~2004年间,制成品、石油、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年均涨幅分别为0.2%、9.0%和0.1%,2012年分别为-0.5%、1.0%和-9.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其涨幅分别为1.0%、-2.3%和-0.9%,现在看来则很可能都是负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原油、煤炭、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原材料进口均价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原油进口均价下跌7.6%;大豆进口均价上涨9.2%;铜进口均价下跌3.4%;铁矿石进口均价下跌4.6%;煤进口均价下跌16.3%。
挑战依然存在
上半年贸易数据表明中国外贸面临较大挑战,但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要从两方面看,因为我们的中心目标是维持、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因此,在经济景气时期,我们的目标是要追求绝对的高增长;在萧条时期,目标是追求相对高增长,即使增速绝对值不高,甚至有所下降,只要增速高于别国,或是降幅小于别国,我们的相对地位就仍然在上升。
跨境热钱流动对贸易数据的扭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笔者不认为热钱流动能对外贸数据全局产生持久的显著影响。因为迄今中国通过进出口伪报途径开展的跨境资本流动(亦即热钱的流入流出)主要是轻纺企业通过对香港的套利贸易开展,尤其是广东的轻纺企业。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影响程度大于机电产品。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100.2亿美元,增长12.6%,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2.2个百分点。理论上,这种增长中源于热钱内流的成分可能较大,未来几个月因热钱外逃而导致这些产品出口明显失速的风险也会相应较大;但在实践中,我国轻纺企业这几年经过调整,竞争能力回升是一个现实。上半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账面金额的上升,并不都是靠套利贸易做出来的: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变动来看。中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上仍然呈上升态势,从2002年的4.25%到2011年的7.81%,提高了83%,终于超过了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水平。与此相对,整个中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此期间几乎始终徘徊在3%~4%的水平,从未达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总体水平,2011年这项指标仅相当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59%。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3%,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11.4%,而纺织和纺织服装、服饰两个行业这三项指标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纺织业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5.1%、21.5%和15.5%;纺织服装、服饰业这三项指标分别为13.2%、15.1%和13.4%。所以,这部分出口的增长不能过多归结于对港套利贸易。
同时,尽管出口减速会加重经济减速的压力,但进口初级产品等等的价格下跌,对国内下游制造业等产业是喜讯。比如煤炭,此前几年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率很低,在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猛增、进口价格大幅度下降、进而迫使和加剧国内煤价下降的背景下,我国一批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明显增长,其中最突出的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增长69.1%。当年我国进口煤及褐煤2.8851亿吨,同比增长29.8%,进口均价按美元计价下降13.21%。2013年前5个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21446.2亿元,同比增长6.5%;利润总额1259.6亿元,同比增长89.1%;主营活动利润1163.3亿元,同比增长114.3%。如果没有大量利用进口廉价煤炭降低成本,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无法在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环境里取得如此利润增长的佳绩,钢铁等行业的困难还将进一步加重。
来源: 亚洲纺织联盟
相关资讯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打赢“生存战”,看日本纺企如何上演合纵连横
- 波兰之旅,开启中波纺织服装合作新篇章
- 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极具吸引力的非洲投资目的地——埃及
- 中产协与欧洲非织造布协会在布鲁塞尔会晤并签署合作协议
- 202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36亿美元,12月恢复正增长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纺织企业降低“碳排放”,尤尼吉可、帝人、东洋纺等这些日本企业的经验可以借鉴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2023纺织业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拉美篇(一)——墨西哥
- 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孟加拉国观众组织推介会再获关注
资讯排行
- 永不止步!兰精集团持续筑牢天丝™品牌“防护网”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衣承华韵,古今辉映于时尚舞台——访绍兴禄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星颖
- 2024年羊绒原料及制品进出口概况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
- 质领2025·先锋谈|波司登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数智赋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喜迎开门红!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陆续启市迎客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面从严治党暨警示教育会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