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讯 近几年来,国家农业部为了促进棉花高产,在全国主产棉省开展了棉花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近期我对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的高产棉田进行了考察,之前也在湖南、浙江两省的高产棉田作过调查,各地棉花高产创建目标大体相同,但种植模式不尽一样,种植方式各有讲究。
棉花的产量是由种植密度、单株桃数、铃重、衣分等指标构成的,其中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密切相关,而种植密度又与种植方式不可分割。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多数棉区以种植常规棉为主,每亩种植密度达3000~4000株,随着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杂交棉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转基因杂交抗虫棉的示范与推广,每亩种植密度逐渐下降,但各地降幅不一,有的省种植密度为1500株左右,有的省为1300株左右,还有的省只1100株左右。而种植方式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以宽窄行种植为主,有的是以宽行密株为主,有的是以宽等行为主,还有的是窄行宽株种植,似方块形。
通过在实地考察,特别是在今年7月、9月阴雨较多的气候条件下,凡是行距较窄(不足1米)的棉田,棉花封行较早,棉田光照不足,蕾铃脱落比较严重。一般脱落率在50%以上,特别是施肥过量、且又偏施氮肥的棉田,蕾铃脱落更为加剧,脱落率高达60%以上。棉花单株烂桃达~10个,有的地方到10月中旬还有烂桃发生,导致棉花少则减产10%,多的减产20~30%,而行距较宽,通风透光好的棉田,蕾铃脱落率不足50%,烂桃也少得多,减产较轻,这个惨痛的教训特别值得我们总结。
当前,正是秋播生产关键时期,各地主产棉区可结合小麦及油菜的播种移栽改革种植方式。实行满幅播麦或满幅播(移栽)油菜的,小麦、油菜收后也应随即改革种植方式,提倡宽行(行距1.2米)密株(株距0.4米)和等行(行距不低于1米)扩株(株距0.45-0.5米)种植,不宜于宽窄行和方块形排列种植,更不应沿用常规棉的窄行密株种植。种植密度每亩以1300~1500株为宜,各地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可作适当调整。比如,地力较好,施肥水平较高的平原棉区,种植密度可适度调减,丘陵、岗地及施肥水平较低的棉区,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
改革棉花种植方式,一是有利于节省移栽棉花用工,特别是植棉大户,更易省工省开支,因为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剩余的多为老弱劳力;二是冬季作物苗子小、气候比较干燥,有利于改革种植方式;三是有利于冬春翻整棉行,使预留棉行做到土泡草净,减少越冬害虫;四是有利于棉田整地、施肥、移栽棉苗、开沟排渍;五是有利于棉花栽后田间中耕培土、起垅抬行、防治病虫的操作管理;六是有利于棉花行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烂铃,改善棉花品质。只要种植方式改革向前迈出一大步,就可为棉花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棉花有了充分舒展的空间,就可为高产优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来源: 中国纺织网
相关资讯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2025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参展效果好、采购有实效,第十五届柯桥窗帘展完美交卷!
- 「经纬之外」当游牧美学的雲甲织进CHIC(春季)展
- 山东协会轮值会长会议举行,筹谋协同创新再发展
- 安徽服装第一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孙村焕新发展面貌
- 起跑“开季节”,广州诚大时装广场引领原创快时尚
- 跃迁之春谱写纺织新篇,2025中国纺联春季联展璀璨启幕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新春不打烊,纺织集群冲刺开门红
- 筑梦甲子、继往开来,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迎来60周年
资讯排行
- 乐古古纺织:让真丝面料与时代共舞
- 2025 中国(义乌)国际针织供应链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义乌成功召开
- 崔忠付出席“星级数字化仓库与数字供应链平台金融服务中国行——太原站”座谈会
- 远信工业、海宁纺机当选新届执行会长单位!中国纺机协会印染机械分会聚焦热点,理性判断前行方向!
- 质领2025·先锋谈|宏源科技:守正创新 技术支撑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全面提升市场形象,中国轻纺城开启管理专项行动
- 【央视快评】奋力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涵养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纺织服装周刊
- 喜迎开门红!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陆续启市迎客
- 质领2025·先锋谈|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解锁“12346”密码,开启发展加速度-纺织服装周刊
- 岁末年初,盘点纺织行业数实融合最新进展-纺织服装周刊
- 兰精携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案亮相2025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纺织服装周刊
- 科技感十足!我国登月服“望宇”名称确定,与“飞天”舱外服遥相呼应
- BRICS+金砖国家时尚峰会加强全球时尚联系
- 大金 UNIDYNE 创新开放日:融合共创,推动绿色防水新潮流